<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1. <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rp id="2ek9n"></rp>

          <nav id="2ek9n"></nav>
          您的位置: 首頁 >> 調查思考

          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 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

          發布時間:2024-01-31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538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閱讀提示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該綱要實施總體進展順利,兒童法律保護機制加快健全。特別是在嚴厲打擊侵害兒童合法權益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方面,兒童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這是我國高度重視和持續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的重要體現和成果。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互聯網信息環境,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仍然任重道遠。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以下簡稱新兒綱)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該綱要實施總體進展順利,兒童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安全環境持續向好,受教育權利得到全面保障,兒童福利水平持續提升,家庭支持體系持續完善,成長環境進一步優化,兒童法律保護機制加快健全。特別是在嚴厲打擊侵害兒童合法權益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方面,兒童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這是我國高度重視和持續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的重要體現和成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設備的廣泛運用,未成年人網民規模不斷擴大,根據《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2年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階段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已提升至95.1%。一方面,作為“網絡原住民”,未成年人需要及時掌握科學使用網絡設備、產品、技術和服務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提升有效利用網絡及信息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的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由于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未成年人更易受到網絡違法及不良信息的影響,合法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同時也更易陷入網絡沉迷。在快速發展變化的網絡環境中,未成年人始終面臨著發展與安全“兩位一體”的網絡保護需求。對此,國際社會已形成基本共識,即各方有責任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的網絡環境,并且呼吁推進數字時代國家立法進程,切實保障未成年人權益。

          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制度不斷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謀劃未成年人工作。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新兒綱專門對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嚴厲打擊侵犯兒童合法權益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等進行了措施部署,明確指出要推動加快網絡保護立法進程,嚴厲打擊性引誘和性侵害兒童、網絡欺凌、網絡誘騙兒童等違法犯罪行為。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生效實施,與時俱進地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確立了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基本法律框架以及“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體系。這與民法典、刑法、治安處罰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的相關規定,共同構筑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網”。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生效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體制機制,細化明確了網絡素養促進、網絡信息內容規范、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制度構成,有力推動了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的專門化、系統化和完備化。

          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理念、主體和方式

          從保護理念來看,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從保護主體來看,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職責;相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學校、家庭應當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個人信息處理者、智能終端產品制造者和銷售者等應當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網絡相關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行業規范,指導會員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宣傳,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從保護方式來看,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實行硬法與軟法相結合的全面保護。一是以“義務—責任”為主要規范模式,全面構筑起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網。違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規定,需要依條例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給未成年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倡導和引領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領域的發展。如鼓勵和支持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鼓勵和支持研發、生產和使用專門以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適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軟硬件產品及服務;鼓勵和支持制作、傳播弘揚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等。三是以相關主體的義務履行來推動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培育實踐的探索與發展,促進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不斷提升。

          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實踐推進

          良法善治,重在實施。隨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相關主體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做法,依法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例如,相關政府部門依法加強監管執法,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專項治理行動,集中整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的重點問題和突出問題;司法機關深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積極開展網絡領域未成年人公益訴訟探索,深入研析相關案例,助力“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保護,做深做實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的治本工作;行業組織、社會組織制定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的規范、指引和標準等,并積極組織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互聯網平臺企業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持續優化青少年模式,改善舉報、投訴、處理機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線上服務平臺,圍繞網絡素養、心理輔導、糾紛解決等整合資源為未成年人提供咨詢幫助等。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仍然任重道遠

          面對復雜多變的互聯網信息環境,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仍然任重道遠。一是新技術、新應用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可能帶來新的法律問題,使舊問題穿上新衣再次出現,使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表現更為多樣或者隱蔽。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持續織緊織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律網,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供及時有效的制度支撐,同時還需要注意發揮法治運行系統的整體效能,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提升相關主體的法律適用能力,將未成年人保護作為信息服務運營中的重要合規內容和業務風險評估內容。二是復雜多變的互聯網信息環境給未成年人帶來接觸違法及不良信息的風險。為了有效降低這種風險,需要“內外兼修”:一方面是依法治理違法及不良信息的發布和傳播,加大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信息、節目的制作和傳播,豐富和優化未成年人專門內容池的內容,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清朗網絡空間和良好網絡生態;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培育提升,培養未成年人健康的上網用網習慣,增強網絡法治意識,形成負責任地使用網絡的能力,使其不僅能夠自我保護,免受違法犯罪行為的侵害,而且能夠尊重他人,抵制網絡不良行為,積極維護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

          (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治所副研究員)


          亚洲精品图区,日韩 欧美 精品 原创视频,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久久,欧美精品黄色免费在线播放A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