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與聯合國婦女署共同舉辦涉家暴案件審判的司法理念與實踐經驗暨中國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發布國際研討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中國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與會專家圍繞“反家暴民事審判實踐問題研究”和“反家暴刑事審判實踐問題研究”兩個議題展開了研討。
2022年2月25日,聯合國婦女署與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以加強中國在民事和刑事案件中保護家庭暴力受害者和幸存者權益的司法實踐。
1.司法部門在預防和處理暴力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第三巡回法庭庭長、二級大法官王淑梅介紹,中國法院全面貫徹實施反家庭暴力法,推動建立多部門共同制定家庭暴力的宏觀體系,制定司法政策和法律適用規則,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家庭暴力的發現機制、證據收集機制以及執行聯動的機制等。2016年以來共簽發1.5萬份人身安全保護令,依法維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
全國婦聯權益部法規處負責人介紹,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七年來,各職能部門依法處置家暴工作取得成效,受害人得到及時保護救助,社會公眾反家暴意識顯著提升。2020年開展的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與2010年第三期地位調查相比,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配偶身體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為8.6%,比2010年下降了5.2個百分點。
當日發布了中國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匯集涉家暴領域的刑事和民事案例。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辦公室代表安思齊指出,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阻礙其人權的實現,不利于促進全人類的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5下的具體目標之一。司法部門在預防和處理暴力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國際女法官協會主席、新西蘭最高法院大法官蘇珊·格萊茲布魯克說,家庭暴力也有巨大的經濟成本,包括醫療保健成本、生產力損失,以及出警、刑事司法和社會服務相關成本。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發現,在家庭暴力普遍存在的地區,暴力侵害婦女的行為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經濟活動的水平就會降低9%。
2.我國2022年人身安全保護令簽發數量同比增加34.2%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二級高級法官王丹發現,從七年多來實施反家庭暴力法的司法實踐來看,大家比較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當事人舉證難,再一個是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執行問題。
我國法院總結了兩方面的經驗做法,一個是在制度方面,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國務院婦兒工委統一協調下,相關部委有效合作;另一個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細化相關法律適用規則?!皬膶嵺`效果看,制度和法律適用都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2022年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簽發數量比2021年高了34.2%?!?/span>
當日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兩起來自長沙市兩個基層法院。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吳冀湘介紹,長沙市兩級人民法院自2008年以來,在司法保護家暴受害人,推動反家暴機制建立等方面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
“家庭暴力的認定和處理一直是法院審理婚姻家庭案件的難點之一?!眳羌较嬲f,長沙市兩級法院以人身安全保護令為載體,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懲處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行為。聯動處置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的行為,比如對被申請人的跟蹤騷擾行為,及時通知公安機關出警控制,并將違反保護令的被申請人交由法院進行處罰。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盛蔚介紹,西城法院受理的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數量不多,但呈上漲趨勢;申請人以女性為主,男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申請的數量上升明顯;保護令案件與其他訴訟相伴相生;申請延長禁令等數量較少,絕大多數被申請人不再實施家庭暴力。
盛蔚介紹,西城法院辦理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注重把握“更早、更快、更有效”。除了落實相關司法解釋不同責任主體的強制報告制度外,著力在及時發現和幫助潛在的受害者快速啟動程序上下功夫。西城法院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從立案到做出裁定的平均審理時間為1.2天。2023年簽發的保護令數同比上升29%。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一旦發現潛在受害人,法官會主動向當事人示明有申請保護的法定權利,并提示其及時求助并留存相關證據。同時會對潛在的施暴方給予預防性的告誡與警示。西城法院建立完善的家事回訪人制度。針對部分具有潛在風險的案件,定期回訪,預防家暴行為再次發生。
“民事審判實踐中人身安全保護令工作仍有完善空間,如精神侵害行為如何留存證據,涉撫養權變更的家暴行為如何認定,嚴厲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可能發生的家暴風險如何區分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笔⑽嫡f。
3.我國家庭暴力犯罪和發案態勢總體平穩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二級高級法官翁彤彥承擔著對全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刑事審判的指導工作。近期翁彤彥和同事對三年來全國涉家庭暴力犯罪的刑事案件進行統計,在山東青島和重慶部分地區開展重點調研。她發現,我國家庭暴力犯罪和發案態勢總體平穩,案件數量波動不大。
調研數據顯示,家庭暴力犯罪中施暴人絕大多數是男性。在施暴者中,中青年占絕大多數,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暴力犯罪的罪名主要集中在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兩類案件總占比超60%,其他所涉罪名有虐待罪、非法拘禁罪、遺棄罪等?!斑@說明家庭暴力行為上升到刑事犯罪,往往已經發展成嚴重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而在家庭暴力程度較輕時,被害人往往出于各種顧慮不愿意求助于司法機關?!蔽掏畯┱f。
此次調研還顯示,受暴者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實施反抗所引發的犯罪案件時有發生,由于積怨已久,加上受暴者極為害怕施暴者,在反抗時往往比較嚴重。家庭暴力犯罪的重刑率比較高,緩刑率相對較低。家庭暴力不僅嚴重侵害被害人的人權,還可能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
翁彤彥發現,家庭暴力犯罪司法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比如如何認定精神控制,如何更好地保護被害人以及未成年子女權益等。最高法將進一步研究完善證據審查、法律適用、政策把握的標準與尺度,明確要求,推動加強多部門聯動,預防遏制家庭暴力的治理機制。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周惠永介紹,檢察機關注重查清案件事實,全面了解案件情況,依法準確認定事實,擺清證據,對于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為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為擺脫家庭暴力而故意傷害施暴人的案件,充分研判行為人是否具有防衛的性質,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全面準確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實施家庭暴力手段殘忍,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對于長期酗酒、賭博等惡習,或多次實施家庭暴力的依法從嚴打擊,對無法忍受長期家暴而反抗傷害施暴者的依法從寬處理,符合條件的依法做出不起訴的處理決定。
周惠永介紹,從近年來檢察機關起訴家庭暴力犯罪情況來看,家庭暴力犯罪中以故意傷害、故意殺人、虐待等罪名為主,約占八成,總體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2020年至2022年檢察機關批捕家庭暴力犯罪分別為1100余人、800余人、500余人,起訴家庭暴力犯罪分別為1600余人、1200余人、800余人。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當中發現,我國在加強源頭治理,推動家暴案事件報告制度中還有不足和短板。
“審判涉家暴案件,理念是關鍵?!闭憬刂菔形某蓞^人民法院院長任國權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逐步認識到家庭暴力與家庭糾紛在雙方的權利關系、行為的動機目的等方面有著本質差異。區分二者可以有效排除將家暴案件認定為家庭糾紛案件、對被告人從輕懲罰的可能性。此外,還逐步認識到在家暴頻發的刑事案件中,施暴是很重要的量刑情節,直接影響長期施暴被告人和以暴制暴被告人量刑。
聯合國婦女署區域辦項目專家多琳·布特納說,在關注刑事司法的同時必須考慮民事司法問題如何發揮作用,包括對女性的保護、孩子的監護權等,需要民事來解決。中國在婦女權益保障在司法層面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