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這段話出自2021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這要求我們黨一切工作出發點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更好日子。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的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
在最近3年多抗疫防疫歷程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我們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為各類企業采取一系列減稅降費、“降緩返補”等政策,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從中央到地方,還通過發放穩就業補貼、組織企業舉辦各類招聘活動、開展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擴大城鎮居民新增就業。在已脫貧地區,各地持續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幫助當地培育、發展、壯大富民產業,進一步拓寬脫貧群眾就業增收的渠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完善農村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鄉村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我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與城市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在城市,各地深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對小區內道路、水電氣、電梯、墻面、樓道等設施進行提檔升級改造,讓小區更整潔、美觀、宜居。同時,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建設口袋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綠道等場所,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接觸大自然、鍛煉身體、放松心情。針對老人群體做飯難、休閑地方少、看病難等現實問題,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在居民社區附近開辦老年食堂、老年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用餐、娛樂、就醫……
黨的二十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赴外地考察,他在延安對鄉親們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睂嵺`證明,我們只有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老百姓生活中的煩心事、操心事,才能精準有效補齊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及其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才能不斷夯實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新征程上,我們仍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本期解讀:陳銳海 央廣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