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代呼喚著我們,人民期待著我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這段話出自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黨的二十大全面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深刻闡明了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勇擔時代責任、不負人民期待,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新時代十年,我們黨舉全國之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十年間,中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實現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綠水青山給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神舟十五號與十四號在太空勝利“會師”,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不僅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體育強國的生動實踐,更激發了全體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一起奮斗拼出來的結果,都是我們黨謀人民之利、解人民之憂,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最好證明。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一詞重若千鈞,共出現了177次。不負人民,就是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新藍圖,十四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將賦予全新的內容和意義,不僅體現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更意味著全體人民的精神境界將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將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邁上新征途的中國共產黨人要不負時代,實現從“趕上時代”到“融入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我們要把“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黨的宗旨使命切實付諸實踐,以矢志不渝的決心和篤行不怠的勇氣,以“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和“負芒披葦”的韌勁,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全心全意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為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本期特約專家:孫建茵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