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1. <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rp id="2ek9n"></rp>

          <nav id="2ek9n"></nav>
          您的位置: 首頁 >> 調查思考

          婦女平等就業權的保障與完善

          發布時間:2022-06-14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584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婦女平等就業權利保障一直是中國特色婦女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并不斷完善:國家法律政策明確規定企業人權責任;政府建立多種機制,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權;司法機關加強對就業歧視的救濟和保障;工會和婦聯積極宣傳倡導監督工作中的性別平等。近年來,我國持續探索促進性別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的機制和措施,尤其在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方面取得諸多進展。

          ■ 劉小楠

          婦女平等就業權利保障一直是中國特色婦女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保障婦女平等就業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并不斷完善。近年來,消除性別歧視、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更是黨和政府持續關注的議題,我國持續探索促進性別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的機制和措施,尤其在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方面取得諸多進展。

          我國在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方面取得諸多進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方面取得諸多進展。

          ——國家法律政策明確規定企業人權責任,保障工作場所性別平等。中國充分保障婦女經濟權益,促進婦女平等參與經濟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等法律政策都明確規定并積極倡導用人單位履行人權責任,促進公平就業,消除就業性別歧視,保證女性享有平等的工作權。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進一步明確了用人單位有義務對職場性騷擾采取合理措施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正在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對用人單位禁止性別歧視、消除職場性騷擾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做了更詳盡的規定。增加了國家建立健全職工生育休假制度的規定,保障女職工生育休假權益,促進國家生育政策落實。明確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限制女職工晉職、晉級、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務,進一步消除就業歧視。

          ——政府建立多種機制,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權。近年來建立多種機制多部門建立聯合機制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權。自2016年開始,江蘇省、黑龍江省等八個省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婦女聯合會針對女性在求職應聘中面臨的挑戰,陸續出臺關于“促進女性平等就業權利保障工作的意見”,構建信息溝通機制、重大案件聯席機制、聯動聽庭機制、聯合督查督辦機制、約談等協作和工作機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全國婦聯等九部門于2019年2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通知通過列舉各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六不得”,進一步明確就業性別歧視判定標準,加強女性勞動者維護平等就業權利的機制建設。強調加強政府在性別平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作用至關重要,這樣的規定有助于引導各類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自覺避免就業性別歧視行為,引導女性勞動者知曉并依法依規維護自身平等就業權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組織、婦聯組織等部門分別設立就業性別歧視投訴舉報熱線,對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開展聯合約談。

          ——司法機關加強對就業歧視的救濟和保障。2018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增加了“平等就業權糾紛”案由,從2019年1月1日開始適用。新案由的增加體現了法院對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的重視,使這類案件有了“名分”,無須再借名訴訟,有助于勞動者維權,尋求司法救濟。2019年已經有若干用“平等就業權糾紛”這一新案由起訴并判決的案件。比如,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于2019年10月做出一審判決的珠海懷孕歧視案中,法院認定被告某物業公司因原告懷孕而將其辭退,屬于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對原告的歧視性對待,構成對原告平等就業權的侵害。因此酌定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撫慰金1萬元。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全國婦聯于2020年1月聯合下發《關于建立共同推動保護婦女兒童權益工作合作機制的通知》,提出“針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中涉嫌就業性別歧視……檢察機關可以發出檢察建議,或者提起公益訴訟”。針對就業性別歧視提起公益訴訟,將有助于進一步保護婦女的平等就業權。

          ——工會和婦聯積極宣傳倡導監督工作中的性別平等。中華全國總工會在2019年初推出《促進工作場所性別平等指導手冊》,著重從就業機會平等、職業發展機會平等、薪酬待遇平等、生育保護、為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提供支持、預防和制止職場暴力和性騷擾六個板塊,詳細解讀性別平等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示用人單位應建立的制度機制、工會組織應發揮的作用,分析點評實踐案例,提供檢查清單,旨在推進用人單位建立健全性別平等制度機制。全國總工會女職工部也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編制了《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指導手冊》和《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指導手冊》,闡釋了用人單位如何建立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的制度機制,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幫助男女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步驟和具體措施。全國婦聯權益部于2021年推出了《防治職場性騷擾指導手冊》,對何謂職場性騷擾,用人單位防治職場性騷擾機制建設及處理職場性騷擾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2016年7月12日,全國婦聯制定并下發了《婦聯組織促進女性公平就業約談暫行辦法》?!掇k法》下發各省試行后,各地紛紛探索建立約談機制,落實約談辦法,通過干預典型個案,引導用人單位依法依規開展人力資源管理。

          進一步完善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制度的建議

          進一步完善婦女平等就業權保障制度,應完善相關立法政策,加強相關部門執法力度,完善司法救濟機制。

          ——完善相關立法政策的建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各種對女性就業不利的情形不斷出現,而且越來越隱蔽和復雜。我國雖然已經建立起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的法律體系,但是還存在法律規定過于分散,可操作性差等問題。建議國家制定專門的反就業歧視法,并在對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進行修訂時,對就業歧視的定義、適用范圍、反就業歧視措施和救濟機制等作出更明確和詳細的規定,針對就業性別歧視的不同情形——直接歧視、間接歧視,作具體的分類和界定,以應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性別歧視問題。

          ——加強相關執法的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完善就業保障政策措施,防止和糾正就業性別歧視,為婦女創造公平的就業創業環境,應當采取積極的就業政策和措施,促進婦女就業和創業,為就業、創業困難的婦女提供必要的扶持和援助。4月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二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中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將招聘、錄取、晉職、晉級、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務、培訓等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行為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建議相應地在就業促進法實施細則中明確勞動行政部門對就業性別歧視的監管職責,并在《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11條中將就業性別歧視列為勞動監察部門的監管事項,并追究在勞動監察方面失職或履職不力的責任。為保證勞動監察機構能有效地履行勞動監察職責,各級政府應該在人員和經費上提供保障。針對行政執法人員對監管及招聘性別歧視認識不足問題,對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及用人單位進行促進男女平等就業的培訓。

          ——完善司法救濟機制的建議。司法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需要進一步完善司法救濟機制,保障婦女的平等就業機會。雖然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底新增了平等就業權糾紛的案由,但此案由仍放在一般人格權侵權案由之下,仍然無法解決就業歧視訴訟的舉證責任和賠償責任等問題。法院對侵權責任主體認定不明確,增加了婦女的維權難度和成本;偏低的判決損害賠償額度,既不足以彌補婦女遭受的歧視傷害與所承擔的訴訟成本,也不足以震懾侵犯婦女平等就業權的違法者及潛在違法者。因此,建議建立舉證責任轉移規則,強化性別歧視的法律責任,并積極發揮婦聯支持訴訟的職能,進一步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的實現。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教授)

          亚洲精品图区,日韩 欧美 精品 原创视频,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久久,欧美精品黄色免费在线播放A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