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南水北調,我很關心,這也是國之大事。(我國)水是北缺南豐,所以一定要科學調劑。但是不能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措施以后,北方地區就隨意用水,這是不行的。我們現在都是要以水定市、以水定業。所以南水北調與我們的就地節水要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兩手都要同時抓。
這段話出自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講話。
我國人多水少,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時,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南方多、北方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問題。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有利于從更大的區域范圍優化我國水資源配置,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對促進南北方地區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目前西線還在研究論證之中,尚未開工建設。2013年11月,東線一期工程通水,自江蘇揚州取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經過13個泵站逐級提水北送,向黃淮海平原東部、膠東地區、京津冀地區提供生產生活用水。2014年12月,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從河南湖北交界地區的丹江口水庫取水,輸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極大緩解了沿線地區的生活用水短缺問題。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來,已累計向北方調水586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助力沿線42座大中城市優化經濟發展格局,支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其中,中線一期工程所調南水已由規劃的輔助水源成為受水區的主力水源,北京城區七成以上供水為南水,天津主城區供水幾乎均為南水。東線北延工程的供水范圍已擴至河北、天津,提高了受水區供水保障能力。同時,南水北調工程保障了沿線河湖生態用水,大清河、永定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持續回升。
南水來之不易,節水優先是調水方和受水方共同的責任。為用好千里迢迢調來的水資源,近年來北方受水地區將節水優先放到重要位置,通過“以水定市、以水定業”,不斷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受水地區要將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有多少湯泡多少饃”,堅持“以水定市、以水定業”,科學規劃城市規模,合理引導產業發展,不浪費每一滴水。另一方面,受水地區要不斷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統籌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用水管理,探索分質供水新模式,鼓勵優水優用、低水低用,不斷提高中水利用率,讓南水北調的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作用。
本期特約專家:賈若祥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