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1. <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rp id="2ek9n"></rp>

          <nav id="2ek9n"></nav>
          您的位置: 首頁 >> 生活百科 >> 情感課堂

          從“情感勒索”看情感推銷

          發布時間:2022-12-20 來源:中國婦女報 閱讀:570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 薛元箓

          把“情感”和“勒索”組成詞組,如同把美好和邪惡拴成一對兒,這很符合暢銷書的販賣套路。打開蘇珊·福沃德的書單,除了“情感勒索”,還有同樣套路的“有毒父母”“金錢魔鬼”。相比之下,《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這種表述的眼球度就略遜一籌了。

          作為心理咨詢師,提出“親密關系中一方利用另一方的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控制對方,滿足自己需求”的警告,似乎無由置喙。但若變成公共知識以指導現實的情感生活,恐怕必須面臨兩個拷問:第一,“情感勒索”是一種病態還是常態;第二,它是主動行為還是作家的想象和暗示。

          這首先是一個傳播效應的話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和著書立說的廣而告之,具有嚴格的界線區分。把可能的病理性反應夸大成普遍的生理性反應,是考察傳播效應的重要指標。以此衡量“情感勒索”——利用對方的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控制對方以滿足自己需求,這樣的初衷,即便不自知,也足夠陰險。重要的是,它不僅不足以支撐所謂親密關系,而且完全可以實現對親密關系的離間,讓關系陷入癱瘓。

          同樣,沒有人會認同“情感勒索”的主觀存在,否則親密關系同樣無法完成邏輯自洽。但從語義上的表述看,“情感勒索”并不排除主觀存在的可能性。這就又涉及倫理話題,即如何看待情感生活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一直以來的積極定義。假如在親密關系中尚不能排除“情感勒索”的主動性,那么我們一向自詡的情感價值就存在著被顛覆的可能。

          情感類暢銷書作家的創作初衷,除了暢銷,也一定包含了對家庭和睦、情感和諧的期許,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只是,在追求暢銷的路上,他們往往會夸大自己另辟的蹊徑,以至本來精心調制的雞湯,常常變成了對讀者的情感焦慮誘導。

          亚洲精品图区,日韩 欧美 精品 原创视频,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久久,欧美精品黄色免费在线播放A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