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霞
在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全國婦聯共同發布了保障婦女權益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司法實踐中的積極探索為修訂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婦女權益保障法)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2022年10月30日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救濟措施。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侵害婦女合法權益,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損的,檢察機關可以發出檢察建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檢察機關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一)確認農村婦女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時侵害婦女權益或者侵害婦女享有的農村土地承包和集體收益、土地征收征用補償分配權益和宅基地使用權益;(二)侵害婦女平等就業權益;(三)相關單位未采取合理措施預防和制止性騷擾;(四)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貶低損害婦女人格;(五)其他嚴重侵害婦女權益的情形”。
其中,第三項關于性騷擾和第四項貶損婦女人格的行為,根據《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中“針對婦女的暴力”的概念界定,可被認為是廣義地對婦女實施暴力的行為。而第五項則是一個兜底條款,為檢察機關能動司法、拓展檢察公益訴訟留下了空間。
暴力行為或暴力威脅,不僅僅侵害了個案中婦女的人身權益,也給社會情緒造成一定影響,阻礙社會性別平等的實現,侵犯了社會公共利益。這也是近年來拐賣婦女、家庭暴力、性侵或者公共場所中對婦女的暴力事件發生后,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情緒的原因。
在頒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有兩例案件是涉家庭暴力的行政公益訴訟。在案件處置中,檢察機關更多地運用了檢察公益訴訟的前置程序檢察建議,不僅僅著眼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整改,更強調敦促相關部門建立工作機制、切實履職。
第八例是關于督促落實涉家庭暴力強制報告制度。醫療機構對就診的遭受家庭暴力的智力殘障婦女未履行強制報告義務,且衛健委存在監管缺失,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督促、協同相關責任主體履職盡責,推動構建聯防聯動的涉家庭暴力婦女保護體系。
第九例是督促加強反家庭暴力聯動履職機制。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在告誡書、行政處罰等履職中的不力行為通過檢察建議進行督促,并協同具有反家暴職責的部門召開會議,共同商議措施,搭建聯動履職信息共享平臺。
基于司法實踐中的探索經驗,從行政公益訴訟的視角,對檢察機關保障婦女權益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有以下的建議:
拓寬線索發現機制
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包括檢察機關在刑事檢察、控告檢察、訴訟監督、公益監督等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的違法情形。在檢察機關自行調查線索面臨較大難度的情況下,如何及時發現與識別相關行政違法行為就是啟動行政公益訴訟必須予以重點考慮的問題。檢察機關通過主動開展專項活動,發現相關行政違法線索,同時積極調動各種社會力量,擴展檢察機關案件線索的來源,探索多樣化的線索發現機制。例如在第八例典型案例中,檢察機關會同婦聯開展“消除對婦女家暴、維護婦女權益”專項行動,采用綜合調研、數據對比等方式,查閱全縣近三年涉婦女家暴樣本1000余份,發現存在公安機關處理警情不到位、衛生部門監管不嚴等問題,排查出“金某某疑遭家暴”等3條重點線索。
建立公益訴訟觀察員制度,可以考慮充分發揮相關公益組織以及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聘請公益訴訟觀察員。這不僅可以調動社會公眾與社團組織的監督積極性,還可以利用其專業能力與不同職業背景,在一些較為隱蔽的領域及時發現侵害婦女權益的線索。這有利于檢察機關在整改督促環節中持續監督。
搭建線索發現和信息共享平臺。隨著互聯網數字科技的快速發展,檢察機關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線索發現與信息共享平臺,推動行政部門與檢察機關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通過互聯網渠道加大公益訴訟宣傳,增強社會公眾對公益訴訟的了解,提高公眾對檢察行政公益訴訟的認同感;建立網上檢舉機制,降低社會公眾提供線索的成本與難度,廣泛拓寬案件線索來源,將“智慧檢務”建設落到實處。
完善立案結果答復與監督規范,讓線索提供機制得到有效運行??梢詤⒄諜z察機關對刑事犯罪舉報工作的規定,對于社會公眾的檢舉及時進行線索評估,在合理期限內給出是否立案的書面答復。對檢察機關不予立案的理由不服或者檢察機關在合理期限內未做出答復的,提供線索的社會主體可以向上一級檢察機關申訴或申請復議一次。
進一步規范檢察機關辦案流程
細化調查核實機制。從適用對象、具體措施、程序規則、機制保障與監督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調查核實機制,對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行政機關違法履職或不履職的事實以及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實狀態進行全面、客觀地調查、審查。
典型案例九中,檢察院采取了詢問當事人,走訪法院、教育、民政、司法、婦聯、公安等單位,進一步調查核實轄區內家暴案件情況及相關職能部門履職情況,發現當地存在制發家暴告誡書、給予行政或刑事處罰的案件數量相對偏少,在聯動履行反家庭暴力懲處、服務、宣傳、監督等職能方面存在堵點,家庭暴力預防工作存在漏洞,以婦女為主的家暴受害人權益保障不充分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召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多部門磋商座談會,推動共同制定工作機制和流程。
有效發揮訴前程序的作用
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是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必經程序。在保障婦女權益行政公益訴訟中,需要充分重視訴前程序,檢察機關在針對有關線索立案后需要盡快采取行動,靈活調整督促手段,爭取在訴前階段實現對違法行政行為督改與糾正。為此,檢察機關需要提高制發檢察建議的質量與效率,重點增強檢察建議的明確性、可行性與法律說服力;可以建立信息通報制度,對已經立案的檢察監督、制發檢察建議等情況,及時向行政機關及其上級部門進行通報,一方面推動行政主體內部主動整改,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提起公益訴訟爭取支持。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涉及占人類一半數量的婦女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授權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整合監督資源,有效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不僅提供了更多的救濟機制,也推動了我國人權保障事業的發展。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反歧視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