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組織建設創新”典型案例
聚焦破基層組織覆蓋之難,持續推動落實《關于在全省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全面推進“組建群團組織,擴大黨的工作覆蓋”的實施意見》,不斷健全完善聯系廣泛、服務婦女的組織體系,特別是在廣場舞女性、全職媽媽、自由職業女性等女性群體和在互聯網平臺、快遞物流業等新業態及網約車司機、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中拓展組織和工作覆蓋的經驗做法。
馬鞍山市婦聯
含山縣立足兩個陣地,強化“陪讀媽媽”群體引領服務
一、基本情況
隨著教育資源的集中優化和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陪讀媽媽”群體的數量不斷攀升,家庭家教家風等方面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為了更準確的了解“陪讀媽媽”群體的情況,含山縣婦聯選擇城關鎮環峰鎮轄區內的褒禪、玉龍、華陽、鼓樓等“陪讀媽媽”較集中的社區開展相關調研工作,據統計,四個社區中共有“陪讀媽媽”658人,其中70%為高中生陪讀媽媽,30%為小學生和初中生“陪讀媽媽”,其中,315名陪讀媽媽沒有工作,為專職“陪讀媽媽”,還有343名“陪讀媽媽”在學校附近實現靈活就業,有相對固定的收入,主要從事的是散件組裝、服裝制造加工、餐飲服務等工作?!芭阕x媽媽”群體特征主要包括:1.流動性大,管理和服務存在難度。2.時間碎片化,就業難度大,工資水平較低。3.家庭教育問題較多,社會認可度不高。
二、主要做法
通過分析“陪讀媽媽”群體特征,含山縣婦聯立足線上線下兩個陣地,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措并舉,多方式引領“陪讀媽媽”思想需求,多渠道掌握“陪讀媽媽”就業訴求,多途徑提高“陪讀媽媽”教育素養,讓“陪讀媽媽”群體感受到婦聯“娘家人”的溫暖和關愛。
1.線上靶向輸送,聚焦陪讀媽媽之“需”。一是開展“陪讀媽媽”需求網上問卷調查,選取含山中學高一年級為試點,通過班級學習群發放收回有效電子調查問卷114份,了解“陪讀媽媽”的年齡、文化程度、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情況。結合走訪調研種養、貿易、服裝、食品加工等產業,建立“陪讀媽媽”“家門口”靈活就業點,發掘一批就業時間、地點較靈活的崗位需求。二是在了解需求的同時,組建“含山陪讀媽媽生活圈”網上婦聯,群成員有一百多名陪讀媽媽,縣婦聯隨時收集招聘信息并及時推送,有20多家企業陸續為“陪讀媽媽”提供近百個靈活就業崗位,截至今年6月份,已幫助40多位“陪讀媽媽”找到稱心崗位,在“陪讀媽媽”群體中反響很好。三是充分發揮“含山女性”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作用,開設“巾幗學黨史”“巾幗先鋒寄語 我想對黨說”“強國復興有我 奮斗故事我來說”專欄,開設家教、技能學習、法律維權等各類網上課堂,滿足“陪讀媽媽”的需要,拍攝鄉村振興中優秀女性創業者故事,推出“創女郎”系列微視頻,在“陪讀媽媽”微信群及時推送,讓“陪讀媽媽”們感受巾幗榜樣的力量,團結和凝聚“陪讀媽媽”們的思想,引導陪讀媽媽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2.線下搭建平臺,紓解陪讀媽媽之“愁”。一是依托巾幗大講堂,為“陪讀媽媽”開設《家庭教育促進法》《做個快樂的陪讀媽媽》《女性健康知識》《反家庭暴力法》《網絡安全》《生活安全》等專題講座,邀請專業老師,科學指導幫助解決媽媽們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舒緩心情、共同疏理生活及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講座,“陪讀媽媽”們學會了怎么和孩子交流溝通、怎么預防網絡詐騙、怎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等知識,收益匪淺。二是依托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實施女性素質提升工程,開設中國舞、形體訓練、瑜伽、書法、攝影、中國畫、家政服務、技能培訓等公益課堂,為“陪讀媽媽”們提供學習提升和社會交往的機會,讓她們在完成陪讀工作的同時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她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通過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能夠在陪讀工作結束之后能夠繼續融入社會,獲得就業機會,通過實現自我價值來減少家庭婚姻中的矛盾,也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三、工作成效
一是“陪讀媽媽”組織隊伍日益壯大?!芭阕x媽媽”組織從2020年新建時的52人,增加至現在的109人。還有很多陪讀媽媽表達了想加入組織的強烈愿望,我們也在定期審核吸納。
二是陪讀媽媽的心與婦聯貼得更近。哪里有婦女群眾,婦聯組織就建到哪里,婦聯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黨和國家的關懷就傳遞到哪里。婦聯有需要,陪讀媽媽們也第一時間響應,出人、出力,成為名副其實的編外工作力量、延長的工作手臂。
三是陪讀媽媽婦聯組織作用發揮日益明顯。陪讀媽媽們發揮自身優勢,成為我們的巾幗宣傳員,主動發聲,通過她們把娘家人的關懷傳遞到每一個家庭。陪讀媽媽們積極參加文明創建,植樹護綠等志愿服務工作,成為巾幗志愿者中的一員,有力地推動了婦聯工作開展。
四、經驗啟示
一是婦聯組織建設需要多方合力。陪讀媽媽網上婦聯組織的建設離不開學校和愛心企業等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單靠婦聯很難推進工作開展。
二是婦聯組織建設不能建而不用。婦聯組織不能為了建而建,要將組織的作用發揮出來,讓更多群體收益。
三是要鼓勵受益者向參與者轉變。陪讀媽媽網上婦聯組織的陪讀媽媽們一開始都是活動的受益者,但在多次活動開展之后,她們有了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識并積極參與其中。
萬物皆有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位陪讀媽媽都是一個發光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擴大了婦聯娘家這個光源的輻射面,溫暖照亮了更多的婦女和家庭。
雨山區雨順社區婦聯“寶媽幫幫團”讓失地寶媽有了“娘家”
一、基本情況
佳山鄉雨順社區是一個以征遷戶居多的社區,總戶數4855戶,人口9360人。婦女占轄區總人口的30%,佳山鄉雨順社區堅持以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通過共建組織、共建隊伍、共建陣地,共同推進基層黨群組織建設。社區在入戶摸底充分整合轄區資源,凝聚寶媽骨干力量,成立了“寶媽幫幫團”婦聯組織?!皩殝寧蛶蛨F”的實質是一個能融合多種公益資源,為寶媽們提供幫助和服務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讓寶媽們在提供公益服務的同時,也能獲取他人的服務和更為廣泛社會資源,讓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的寶媽們,共同帶娃、共同分享育兒經驗、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最終實現有難共幫,有福共享。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婦聯組織,讓失地寶媽們有“家”
健全組織機構,完善組織管理,強化組織領導,整合完善關愛服務隊伍。雨順社區管轄的2個小區均是拆遷安置房小區,社區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發現轄區內有不少失地媽媽,她們熱心快腸,精力充沛,愿意付出,但缺乏組織。社區婦聯通過座談、個別交流,決定將失地寶媽、巾幗志愿者、婦女代表等具有愛心的媽媽們凝聚在一起,幫助她們成立“寶媽幫幫團”公益組織。通過社區婦聯的思想引領和組織領導,原來三五成群的自發互幫互助的寶媽找到了組織,于是18名寶媽加入了幫幫團。在雨山區婦聯的幫助下,2021年11月,“寶媽幫幫團”婦聯正式成立,社區婦聯吸納了幫幫團團長兼任執委,有效的加強社區婦聯和婦女團體組織的溝通和交流,失地寶媽又多了一個身邊的“娘家”。
2.做強做實陣地,幫失地寶媽們建“家”
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和特色關愛活動。雨順社區建有“順心小屋”、圖書閱覽室、兒童之家、文化活動室、文化講堂等場館,并配備空調、電腦、打印機、投影儀、音響、照相機等設施。圖書閱覽室有各類圖書、報刊雜志供轄區內的寶媽兒童閱讀。為了讓分散的寶媽們有活動陣地,在雨韻閣小區涼亭建設“寶媽議事亭”,增添休閑桌椅,方便寶媽交流。在涼亭周圍,建設一組宣傳欄,公開寶媽幫幫團服務內容、組組架構和活動剪影,不斷擴大寶媽幫幫團群眾知曉率。在“雨精靈”兒童之家圖書閱覽室,設立“家庭教育圖書角”,增加育兒類、家庭教育類、科普類圖書、報刊雜志等,以滿足失地寶媽和孩子閱讀需求。
3.開展特色活動,讓失地寶媽們愛“家”
一是建立寶媽微信互助群,采用“線上交流互動+線下執行”方式,提供“菜單式”服務。多渠道、多措施、多方位開展互幫互助服務工作,寶媽有需求可以在群內發布消息,能夠提供志愿服務的寶媽群內給與回應,社區婦聯精準對接,幫幫團成員幫助接送孩子、代購生活用品等,閑暇時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有一技之長的寶媽們為其他寶媽傳授插花技藝、手工毛衣編織技巧、分享創業就業信息。為有需要的單親、大病、殘疾、留守流動婦女等家庭提供生活照料等志愿服務。二是充分發揮寶媽幫幫團作用,給留守兒童更多關心關愛。根據留守兒童特點,開展“愛心媽媽”團建、親子閱讀、手工制作、戶外拓展等活動,給與留守兒童更多鼓勵和關懷,讓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三是邀請創業有經驗的寶媽加入幫幫團,鼓勵失地寶媽參加創業培訓。并現場做好一些婦女創業扶持小額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宣傳,鼓勵寶媽們就近自主創業就業。四是設立“閑置物品轉換站”,實現閑置物品的再利用。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孩子們之前用過的玩具、衣物等放在家里也沒有多大用處。為了讓寶媽家里閑置物品實現充分利用,建立“寶媽幫幫團”閑置物品交換站,不斷擴大宣傳,引導轄區更多寶媽將家里閑置的學步車、搖搖椅、玩具、兒童衣物等物品進行置換,提高舊物利用率,既節約了寶媽家庭開支,也避免了資源浪費,困難家庭還可以免費領取。五是深入開展良好品德培育和心理減壓服務,提升生活品質。開展身邊好人故事宣講,讓身邊好人說身邊好人故事,將寶媽道德規范內容轉化為寶媽身邊常見的案例,幫助地們加強理解。邀請專業人士提供心理健康輔導和咨詢服務,組織轄區失地寶媽面對面交流,實現心理排解,幫助她們減輕心理壓力,從容面對生活。
三、工作成效
“寶媽幫幫團"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實現了婦女、社區與社會三者有機聯動。通過開展常態化、特色化公益服務,不斷構筑便民志愿服務品牌。幫幫團在離“她”最近的地方,回應寶媽們最關心、最緊迫、最直接的現實需求。她們通過創業經驗分享、育兒經驗交流、好物分享、集體團購、精神慰藉、生活幫助(接送孩子、輔導作業、買菜)等服務項目,為轄區寶媽的生活保駕護航。社區寶媽之間“你幫我,我幫你”的良好氛圍日益形成。通過一年來的實踐,失地寶媽生活狀態出現較大變化,精神面貌也積極向善向上。幫幫團婦聯組織讓失地寶媽有了身邊的“娘家”,讓她們在帶娃的同時,不但能享受他人服務,也能幫助他人,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四、經驗啟示
社區婦聯充分挖掘資源,發現工作亮點,并結合實際加強對失地婦女的引導,從婦女自發性的互幫互助到建立幫幫團民間公益團體,直至成立失地寶媽婦聯組織,“寶媽幫幫團”是基層婦聯工作的創新和探索,也體現出組織領導和思想引領的重要性。隨著社區婦女關愛服務隊伍不斷壯大,轄區單親、失獨、大病、殘疾、留守流動等各類困境寶媽和兒童得到的心理、衛生、教育、法律等服務項目不斷增多,基層服務能力也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