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1. <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rp id="2ek9n"></rp>

          <nav id="2ek9n"></nav>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要聞

          【牢記總書記囑托 多種糧種好糧】大國“糧”策的安徽實踐

          發布時間:2022-07-04 來源:安徽日報 閱讀:561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7月盛夏,皖北田野里剛播下的玉米和大豆,已露出喜人的青綠。皖江兩岸良田萬頃,到處是披上綠裝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的秧苗呈現出勃勃生機。年復一年,一茬接一茬,安徽奉獻著優質高產的糧食,將中國飯碗端得穩穩當當。

          這是一個農業大省的氣派和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始終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中央各項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安徽力量。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總產穩定在800億斤以上,夏糧喜迎“十九連豐”

          今年,我省夏糧喜迎“十九連豐”,實現面積、單產、總產和效益“四增”。尤其是小麥質量等級和食品安全指標創近10年最好水平,全省夏糧產量也創歷史新高,預計在350億斤左右。與此同時,克服干旱天氣不利影響,夏種保質保量完成。截至6月24日,全省完成播種5880.2萬畝,扣除雙季晚稻任務后進度為100.04%,在適播期內實現應播盡播。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十三五”末,全省糧食總產站上800億斤臺階,糧食總量已躍居全國第四位。到2021年,安徽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八連豐”。

          面積是豐收的基礎??阜€糧食安全擔子,就決不能在耕地問題上出現閃失。

          為此,我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推進“小田變大田”,持續提升耕地質量,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5500萬畝,牢牢守住耕地數量、質量“雙紅線”。目前全省已經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 “田長制”責任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約3.4萬名田長、14.1萬名巡田員工作在耕地保護第一線。

          近3年來,全省每年糧食種植面積均超過1億畝,高于國家下達的任務,且呈現逐年增加態勢。今年全省夏糧面積約4280萬畝,較上年增加10萬畝,預計全年糧食總面積超過國家安排任務。

          “下一步將遵照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要求,激發干勁、凝聚力量,統一思想和行動,繼續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說,“十四五”期間,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每年穩定在1億畝以上,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800億斤以上,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更大安徽力量。

          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推行 “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產,讓農民有錢掙、得實惠

          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今年夏糧大豐收,特別是效益明顯增長,極大鼓舞了農民種糧的心勁。

          采訪中,阜陽市潁州區王店鎮種糧大戶王平強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很多種糧大戶都在打聽哪里還能包到地。 “因為確實掙到錢了,而且國家對種糧越來越重視,所以擴大種植面積的想法很普遍。 ”王平強說。

          提效益,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是重要手段。近年來,我省全面推行“按圖索糧”和訂單化生產,通過發展優質專用糧,直擊供需錯位的痛點,破解種糧效益低問題。

          去年,全省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和水稻5062萬畝,占糧食總面積超六成。

          這些專用糧信息全部上網,企業通過網上點擊,可輕松查閱,根據加工需求“按圖索糧”,為優質專用糧后續二、三產業鏈接鋪平追溯通道。這種“按圖索糧”的做法是我省首創,農業農村部已在全國推廣。它的精髓在于面向加工安排品種,并且成“片”種植,探索“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產銷加一體化模式。

          今年,全省共落實優質專用小麥3178.67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74.27%,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小麥單品種萬畝片369個;單品種整建制鄉鎮99個,比上年增長一倍以上。今夏,“按圖索糧”有望讓農民增收超30億元。

          政策是指揮棒。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種糧大戶的回信中說,“這些年,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 ”農民種糧多得利,積極性才有保障,糧食生產才能穩步向前。

          今年農資價格上漲,侵蝕了種糧利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為此在春耕生產關鍵時節,我省將2022年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2.2億元下達市縣,補貼對象為利用自有承包地種糧的農民,以及流轉土地種糧的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今年小麥赤霉病防控中,加上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全省投入防控財政資金近8億元,力度創歷史新高。

          多年來,我省嚴格執行國家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稻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把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下去。 “十三五”時期,全省累計收購糧食近1.1億噸,促農增收超70億元。

          扶持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

          我省堅持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發揮規模效益的同時,帶動小農戶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多種糧、種好糧。截至去年底,我省家庭農場總數達17.7萬個,居全國第一位;農民合作社總數達11.1萬個,居全國第五位。

          “今年將繼續大力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水平,加快培育家庭農場,更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推廣農業生產托管等模式,今年將新增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1000個,總數達3.7萬個,讓更多小農戶更輕松、更經濟地種糧。

          提升經營主體帶動力,發揮好規模效益,就要從土地、資金、科技等方面為其賦能。

          許多種糧大戶對農業保險非常關注。今年一季度,全省農業保險簽單保費18.36億元,為407.89萬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545.87億元,支付賠款3.03億元。同時我省正在推深做實農業信貸融資擔保體系,健全政策性農業擔保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與保險機構開展“擔保+保險”合作,不斷擴大農業信貸融資擔保覆蓋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風險識別難”和“作業成本高”這兩大難題,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準入門檻和融資成本,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農村。

          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動土地流轉。今年“三夏”,全省投入聯合收割機20萬臺左右,機收率穩定在98.5%以上,為顆粒歸倉提供了裝備支撐。接下來,我省將聚焦農機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繼續提高糧食作物的全程機械化水平,力爭今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

          當前,我省耕地流轉率達53.4%,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戶達到12萬戶左右。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小田變大田”改革,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等舉措,發揮種糧大戶的規模經營優勢。針對皖南、皖中、皖北不同地形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推進 “一戶一塊田”“一村一塊田”,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亚洲精品图区,日韩 欧美 精品 原创视频,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久久,欧美精品黄色免费在线播放A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