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1. <s id="2ek9n"><acronym id="2ek9n"></acronym></s>
          <rp id="2ek9n"></rp>

          <nav id="2ek9n"></nav>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要聞

          【每日一習話】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發布時間:2022-06-14 來源:央廣網 閱讀:564
          字體:[    ]
          保護視力色:

          習近平: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在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斗爭中淬煉,在淬煉中成長,在成長中創新。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始終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傳承發展史。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由一個個鮮活具體的“坐標”組成,在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不同時期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精神主題和鮮明的時代烙印。20世紀30年代中期,黨領導紅軍將士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實現了偉大的戰略轉移,延安成為了中共中央的“落腳點”。十三載崢嶸歲月,我們黨從低谷走向高峰,最終扭轉了中國的乾坤,并孕育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20世紀60年代,王尚海等第一代塞罕壩人在“綠化祖國”的號召下,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艱苦奮斗,向“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沙地荒原宣戰,三代務林人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催生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美國旅行家曾斷言只要“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面對高寒缺氧、多年凍土、生態脆弱這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我國鐵路建設者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鑄就了“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2006年7月1日,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這是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偉大實踐,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這一初心使命,在艱難困苦中團結帶領人民,鑄就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將一個個“不可能”變為了“可能”。面對百年大變局和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要大力弘揚包括偉大建黨精神在內的中國共產黨系列精神,始終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以精神之力繼續開創美好未來!

          本期特約專家:劉娜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亚洲精品图区,日韩 欧美 精品 原创视频,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久久,欧美精品黄色免费在线播放A
          c_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