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進步。
這段話出自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再次來到發展的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深刻洞察世界歷史發展大勢,呼吁各國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出中國主張。只有堅持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進步,才是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人間正道。為此,要處理好三大關系:
一是自信與開放。自信才能開放,開放方能交流融合。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自信,在漫長歷史歲月中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長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華文明。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堅定文化自信,以開闊的胸襟、開放的氣魄,擇善而從,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時,要更加主動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世界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二是多樣與和諧。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主張“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地域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每種文明都具有獨特的底蘊和魅力,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不同文明之間并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唯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以文明和諧共生超越文明隔閡、文明沖突、文明優越,世界文明的百花園才能更加絢麗多彩。
三是交流與發展。當今世界正面臨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的嚴峻挑戰,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彼此合作,是應對各種全球性危機、破解世界發展難題的根本出路所在。各國要在官方與民間、經濟與社會、文化與教育、媒體與智庫等多層面、各領域,廣泛、持續開展文明交往,增進思想上相互理解、經濟上相互聯通、文化上相互欣賞,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為世界和平發展夯實根基,為各國人民增添福祉,才能讓人類文明進步獲得永續持久的內生動力。
本期特約專家:王鐳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