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婦聯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婦聯的精心指導下,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婦女、服務基層這一根本,突出抓基層、打基礎這一關鍵,注重特色、抓好品牌、打造亮點,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該區婦女兒童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樹立新時代婦女新形象工作主要做法
(一)新時代助力扶貧形象
認真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以扶貧攻堅工作為總攬,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作用和婦聯組織獨特作用,開展一系列扶志扶智活動,教育引導貧困婦女發揚“四自”精神,激發貧困婦女求富裕求發展的內生動力。
1、主題活動。2018年埇橋區婦聯著力打造“扶貧攻堅看咱半邊天”的主題活動,通過“一二三四五”(即建立一個婦女之家陣地,發揮婦聯執委會和婦女議事會兩個組織作用,成立生產、家事、手工三類婦女互助組織,建立四支志愿隊伍,開展五項日?;顒?的創建,切實激發貧困婦女內生動力。
2、特色創建。為推進該區脫貧攻堅春季攻勢“五大行動”工作深入廣泛開展,在符離鎮符離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開展“五凈一規范”創建活動,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逐漸覆蓋到每一個家庭,營造“人人講衛生、家家創先進”的良好氛圍。
3、能人幫扶。通過女種養大戶、合作社女性領辦人、家政服務公司等各類巾幗致富帶頭人對貧困戶的扶持力度,鼓勵她們與貧困婦女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女能人的致富、幫富、帶富作用,示范引領更多貧困婦女脫貧致富。
(二)新時代服務婦女形象
一是建設活動陣地。2017年區委區政府投入支助資金300萬,傾力打造“埇橋區10件惠民實事——埇橋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并設立家庭發展指導中心、婦女就業創業中心等,成立了女經紀人協會、女子書畫協會、心理協會、家政服務指導,通過活動中心的公益培訓課,為婦女提供創業就業的平臺,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二是凝聚傳統美德。廣泛開展“好家風好家訓”系列傳統美德教育活動,結合“四自”精神,強化婦女的主體意識。
三是引導新興產業。今年區婦聯側重于以“打造暖心家政區域品牌”作為突破口,與月兒灣月嫂家政公司聯合成立婦女技能培訓學校,提供家政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扶持、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的服務,幫助女性在家政服務領域創立新天地。
四是項目資金扶持。積極爭取安徽省婦女創業扶持專項資金“美麗家園行動”“女子專業合作社”“婦女之家”“徽姑娘農家樂”等項目,兩年來,共爭取項目資金92.07萬元。
五是加大維權保障。發揮兼職副主席付紅延律師作用,提高權益保障的專業性,以“婦女維權熱線”“法援中心婦女工作站”“婦女之家”“維權服務站”為重點,開展維權咨詢指導、心理疏導、婚姻家庭調適、鄰里糾紛調解,暢通婦女信訪渠道。在化解矛盾糾紛在維權工作的實踐中,重視侵權典型案件的調查處理,積極協調社會力量,為信訪婦女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幫助和服務,切實維護合法權益。
(三)新時代服務兒童形象
一是親情結對關懷。由全區基層婦聯干部系統、基層巾幗志愿者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結對幫扶,并以慶?!凹w生日”的形式,關愛留守兒童,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是暑期志愿陪伴。精心組織織大學生暑期志愿者當好“知心哥哥(姐姐)”,對留守兒童進行學業輔導、興趣學習、親情陪護和心理疏導,培養留守兒童的興趣愛好、才藝特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是常規活動開展。打造6個全國“兒童快樂家園”項目,以“弘揚文明祭祀倡導綠色生活”“傳承文明家風”“慶六一”“學雷鋒”等為主題,以購買社會服務、開展各類活動等形式,關注兒童健康成長,以“壹基金”“一家衣善”“暖冬行動”等公益扶貧項目關愛特困兒童。
(四)新時代基層婦聯干部形象
基層婦聯力量強。會改聯及區域化改革中全區村級婦聯當選執委4071人,其中主席、副主席1083人;積極吸納村婦聯主席、企業女員工代表當代表、進執委,全區鄉鎮(街道)當選執委共396人,其中主席、副主席144人。
婦女之家作用大。以基層“婦女之家”為抓手,不斷鞏固拓展、完善規范基層陣地建設。目前全區已建村“婦女之家”242個,覆蓋率100%。同時建成省級財政支持的項目示范點9個,縣區“婦女之家”示范點8個,“兩新”組織建立婦女組織6個。城隍廟社區的“便民服務婦女之家”、新汴河村的“創業就業婦女之家”、東方社區的“文明新風婦女之家”等“婦女之家”的建立極大促進了廣大女性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展現新時代的女性風采。
多彩活動常態化。各鄉鎮、街道、園區婦聯自主開展演講、唱歌、朗誦、廣場舞、志愿服務等活動已成常態,在當地基層婦聯的組織帶領下,積極投身當前扶貧攻堅浪潮中,有序開展清潔家園、志愿幫扶、移風易俗等活動。
(五)新時代巾幗建功形象
巾幗扶貧基地輻射帶動。宿州市意利達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埇橋區大店鎮三里村興農服務有限公司為市級巾幗扶貧基地,永盛專業合作社、玉珠手工編織合作社等6個掛牌為埇橋區“巾幗扶貧基地”,通過扶貧基地輻射帶動周邊貧困婦女群眾,在提高勞動技能的同時脫貧致富。
扶持巾幗科技示范基地。有針對性地對有一定產業優勢和產業基礎的婦女合作社進行扶持,力爭發展一個、規范一個、提升一個。全區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合作社近10家,其中,永盛蔬菜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巾幗科技示范基地,意利達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在全省首創“土地托管”的現代化土地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了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助推了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構建巾幗建功交流平臺。成立女企業家協會,搭建巾幗建功交流平臺,聯合區科技局、擔保公司、招商局等相關部門,舉辦女企業家“鄉村振興巾幗建功”觀摩交流會,鼓勵婦女創業帶頭人在積極推動企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積極參與慈善事業、關愛弱勢群體,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二、樹立新時代婦女新形象工作存在問題
(一)基層婦聯職能發揮不充分
1、鄉鎮(街道)中心工作任務繁重,由于婦聯工作缺少“硬任務”,有的單位存在“中心工作先行,婦聯工作讓道”的現象。
2、“會改聯”改革后,充實了基層婦聯力量,但村婦聯中大都是兼職,履職能力不強,專業素質相對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目前的工作需求。
3、基層婦聯缺少經費保障,工作開展較為單一,無法開展提高女性素質、家庭文明建設、女性維權等工作。
4、基層婦聯工作開展需要黨委政府的強力支持,村級班子中女干部比例雖略有提高,但是“副職多、主職少”現象并未得到明顯改變。
5、部分鄉鎮(街道)婦聯沒有主動融入中心工作意識,沒有緊密結合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普遍存在開展活動規模小,無法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
(二)婦女創業就業阻滯因素多
1、婦女自身發展能力不足。受傳統社會性別文化和分工模式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女性普遍有繁重的家務負擔,導致農村女性個人關系網絡構建不足,從中獲取創業資源的能力也較弱,部分留守婦女就業創業意愿不強。
2、創業就業培訓專業性不高。農村婦女自身文化素質偏低,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準入門檻較高,引導婦女創業就業的培訓體系與農村女性創業需求相比,針對性、專業性有待加強。
3、創業就業支持力度不夠。對于農村女性就業創業的培訓工作,力量分散、不夠統一,培訓落實效果不盡如人意。女性創業就業融資渠道不暢通,缺乏一定的優惠政策,信息不對稱也加大了農村女性創業難度,除各級婦聯組織和政府牽線搭橋的項目外,農村女性并不容易尋找到適合的創業項目。
三、樹立新時代婦女新形象工作相關建議
(一)加強基層婦聯工作保障
健全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婦建,根本在“建”,關鍵在“帶”。要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一起部署、一同推進,將婦女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讓婦聯組織更好地履行職能、服務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實鄉村婦女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或適當減少所兼工作,穩定基層婦女干部隊伍。
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婦聯干部能力建設。積極與黨校、組織部門聯系,爭取把鄉鎮(街道)婦聯干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干部培訓和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培訓計劃;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婦聯干部參加婦聯系統業務培訓及外出學習考察;引導、教育鄉鎮(街道)婦聯干部正確處理專兼職工作的關系,明晰工作職責,提高工作效率,發揮工作熱情。
(二)完善婦女創業就業扶持機制
改善創業就業服務環境。以各級婦聯組織為主體,構建“政府+婦聯+社會組織+志愿者+企業(市場)”的服務網絡,充分利用政府、社會和市場等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構建多渠道,立體化、多層次的服務網絡。
發揮婦聯引導作用。與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合作,向農村婦女發布創業信息、進行項目推介、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幫助農村婦女解決信息閉塞、缺少項目等難題。同時,各級婦聯組織應主動與相關部門合力,定期舉辦女性創業者座談會、聯誼會等,讓創業女性在互相溝通學習的同時,獲得來自專家、學者的指導。
完善創業就業培訓體系。健全農村女性創業就業的培訓體系,促進農村女性創業就業培訓基金來源多元化,創新適合農村女性的創業就業培訓手段和方法,利用“互聯網+”創業培訓平臺,分散、靈活授課,可考慮在縣鄉高中開設指導女性創業就業的選修課程。
(三)充分發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陣地作用
始終堅持以公益性服務為原則,以婦女兒童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各項婦女兒童歡迎和喜愛的公益活動,努力將活動中心打造成為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窗口,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基地,促進婦女就業創業、提高素質、愉悅身心的課堂,提升婦女兒童維權能力的陣地和展示婦女兒童發展成就的平臺,真正發揮好活動中心公益性陣地作用,切實彰顯活動中心的社會效益。